文/台南新芽秘書處
近年台南因太陽光電發展,「地面型光電」大面積開發衝擊農漁業,在七股鄉親及民間團體多次抗爭下,讓台南市政府宣布暫緩台61線以西的光電開發,中央政府也規劃漁電共生政策的優先順序。但面對光電開發仍集中在七股、將軍等沿海地區,在今年總統選舉前,七股當地的里長跟居民再度組成自救會,發起反不當種電連署;僅管此連署行動在選後討論溫度稍降,但光電建設的影響仍持續發生。
本期電子報我們除了回顧、追蹤光電業與養殖業之間的拉扯,並將介紹新芽與「七股將軍鹽灘濕地復育聯盟」如何合作,推動候鳥的棲地保護及生態教育。另外,過去經濟部主管的「環境與社會檢核」(簡稱環社檢核)作為中小型案場的重要把關機制,至今卻尚未入法,且只適用漁電共生案場,但此現象在民間專家學者及團體的倡議下,環境部終於在今年表態,將位於敏感區及達到一定規模的地面型光電案場納入需要環境影響評估(簡稱環評)審查的範圍,並計劃於年底上路,我們也將梳理政策轉變方向,期望讓讀者瞭解能源與農漁業進展在台南目前的情況。
文/宋小海(咱台南電子報記者)
國際追求淨零碳排,導致國內業者因應供應鏈品牌商綠電需求增加,我國政府也因此設下2025年20GW的光電目標,並積極鼓勵推展地面型光電建設,讓民間光電業者趨之若鶩提出申請,然而在2022年發生在台南學甲的88槍槍擊案、南市府經發局長陳凱凌收賄收押案,背後皆與光電利益相關,也致使民間普遍對光電政策增添疑慮。
七股受光電政策影響最甚
自2018年開始推行的「漁電共生」政策,涉及「 魚塭地主 」、「 電業商 」與「 養殖戶 」三方利益,原「 養殖戶 」往往因所能負擔租金不如「電業商」而遭到排除,農漁民多次表達不滿,而其中又以台南七股區受影響最甚。
七股區行政區總面積 11000 公頃,根據能源局統計資料,七股台61線道路以東,已經獲得電業籌設許可的光電案場,總計有899公頃,包括鹽田光電148公頃、土地變更型273公頃、室內漁電32公頃、戶外漁電446公頃。如果再加上申設中和未來增設區域,將有高達1100多公頃土地,開發成為光電場,亦即光電板設置總面積將佔七股行政區面積近1/10,影響不可謂不劇。
2022年11月能源局(2023年9月升格能源署)曾在七股成立工作站,協助當地減少施工階段對當地交通與養殖的影響,並且協調太陽光電施作過程中所造成的路損、漁損或鄰損問題,雖有部份成效,但仍未完全化解民怨。
去年(2023)11月24日七股當地的里長跟居民再度組成自救會,發起反不當種電連署,質疑大量種電造成農地、魚塭破碎化,已嚴重壓縮當地農漁民的生存空間,1個多月連署人數達到11,505人,期間也正值總統大選,總統候選人如國民黨的侯友宜、民眾黨的柯文哲都曾到當地表達關心,侯也簽名連署 。
歷經總統選舉結束與新政府上台,因光電業者對七股的開發已經到一個階段,施工期間對地方造成的交通、噪音及環境影響暫告段落,地方居民目前無持續行動,但仍會留意區內是否有業者獵地或新案場開發、或是不當開發行為。
反「假養殖真種電」
市府、議會上發條
2018 年起,七股成為漁電共生率先開發目標,第一批漁電專區申請案七件有四件位於七股,業者以高出近十倍租金逕直找地主簽約取得土地租用權,導致大量承租養殖戶遭到驅逐,引發抗爭。 在地居民認為,光電進駐後除了地主得到高租金利益外,原本的養殖戶被迫流浪甚至失業,而光電業者往往另外把養殖委託給養殖公司一條龍經營,養殖業脫離原有社區連結,讓產業逐步空洞化。
政策實施數年後,進入滾動檢討階段,台南市政府去年(2023)9月宣布廢止全國首張漁電共生執照,其中同一業者在七股申請4場及學甲申請5場共9場,申請室內養殖虱目魚等及附設太陽光電設施,但被查出未有實際養殖情形,限期又未改善,決定廢止農業設施容許。
今年4月,台南市議會也決議建請市府儘速協調中央能源主管機關,提出太陽能光電區域開發總量的管制辦法,並請中央確實檢討能源用地,勿壓縮農漁用地,不能再由市場機制主導光電的發展,致使空間失衡狀況更加劇烈。
市議會也反映,「臺南市太陽光電設施設置監督管理辦法」、「臺南市政府申請設置併網型儲能系統審查作業要點」等2法規,已不合時宜,請市府配合中央相關法規再行研議,滾動修正爲更符時宜之法規。市府應嚴格查核漁電共生案場,避免假養殖真種電之弊端;其他類型之案場,亦應加強稽查是否有非法傾倒、掩埋廢棄物等違反申請目的之情形,如有即應依法令程序廢止執照。
隨著地面型光電大面積在南部開發,在台南七股、將軍鹽灘地也陸續出現業者申請開發光電,然而這些鹽灘地卻是台灣重要的冬候鳥棲息地。為適當減緩開發速度,2022年4月黑面琵鷺保育學會、中華民國野鳥學會、台南市野鳥學會、荒野保護協會、台灣環境規劃協會共6個NGO團體集體向「國有財產署」認養七股將軍共1,592公頃的鹽灘地,認養包含扇形鹽田、青鯤鯓鹽田、頂山、台區鹽田,成立「七股將軍鹽灘濕地復育聯盟」。台南新芽在過程中也協力聯盟與公部門溝通,於2023年3月起擔任聯盟秘書處窗口。
除了光電的可能開發影響,包括觀光開發對棲地的擾動也是聯盟關切的事項。例如2023年南市府宣佈在2023年宣佈在扇形鹽田的海邊興建「生命之樹」大型裝置,期望吸引遊客,新芽即與認養該區的環境規劃協會,一同關注市府施工是否影響棲地環境、並與市府商議往後的園區經營管理方向。今年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依《國家公園法》施行細則辦理第二次通盤檢討,聯盟也向台江處反映,應將黑面琵鷺的度冬棲地「頂山濕地」將納入檢討保護,以完整守護台南沿海濕地。
「七股將軍鹽灘濕地復育聯盟」的任務包含巡守、鳥類調查、野鳥救傷、瀕危物種追蹤等,每個月都會彙整資料,傳給生物多樣性研究所。聯盟也曾舉辦「臺灣新年數鳥嘉年華(New Year Bird Count Taiwan)」活動,在元旦前後為期共四個周末,全台各地超過千名的鳥友各自組成團隊在認養樣區進行調查,並由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進行整合與資料分析,希望知曉環境的變動與鳥類數量間的關聯,才能進一步提出保育對策。
從風險揭露到觀光培力
——專訪七股沿海土地資源保護協會理事長楊惠欽
文/宋小海(咱台南電子報記者)
「開了四次公聽會,兩次北上陳情,但七股還是全台光電建置密度最高的行政區。」在台南經營「黑琵食堂」餐廳,從事漁產養殖30年的楊惠欽是七股養殖漁業產銷班11班班長,自2018年成立「七股沿海土地資源保護協會」,連結地方居民與養殖戶向政府及社會大眾反映光電建置過量影響地方生計。回顧數年抗爭經歷,楊惠欽仍對目前態勢不表樂觀。
楊惠欽指出,目前七股已建置與申請中的光電案場面積超過1200公頃,而根據經濟部能源局公布台南市七股區養殖漁業經營結合綠能設施專案計畫,未來推動漁電共生,面積將高達兩千多公頃。目前七股區已完成環社檢核並訂定專案計畫,先行區及關注減緩區幾乎涵蓋台61線以東全部漁塭,未來開發影響更大。
針對,楊惠欽以去年(2023)「南市廢止全國首張漁電共生執照」為例證實過去民間質疑的「假養殖、真種電」亂象,他指出當時清查數量為全市經營中的19場「屋頂型」漁電共生案場,其中同一業者在七股、學甲共9場被查出未有實際養殖情形,限期又未改善而遭廢止執照,此外有6場接受輔導改善、4場稱有商業機密一度拒絕稽查;從外界看來,等於全部19場在全市第一次查核都有問題。
「我們樂見市府進行查核,但這件事情應該更早做。」楊惠欽除了認為市府在去年才針對養殖事實查核略晚,也擔心政府未來為了改善美化漁電共生案場的產量數字,把養殖補助政策偏移給漁電共生的光電業者,而排擠一般漁民所能申請設備經費補助比例。
楊惠欽認為,僅管以目前七股漁產的產銷狀況來看,光電推動似未影響到如「七股海鮮節」等市府舉辦的大型活動或個別商家品牌銷量,不過在未來,當越來越多地主改採漁電共生案場後,承租養殖戶也僅能被動配合參與漁電共生養殖,將提高從事養殖的成本。
楊惠欽說,光電業的土地高租金、造成就業機會減少,已幾乎是不可逆的現象,因為土地是別人的,外人很難異議,改變產業模式勢在必行。歷經這些年的地方行動,楊惠欽認為居民其實只是統整公部門已有的資料、進行產業風險揭露,但這些訴求往往又被公部門淡化,也讓他思考如何用不同的方式凝聚地方。
「如果地方有產業,就有辦法留人下來。」楊惠欽表示,這兩年他與地方里長代表加強與雲嘉南風景管理處、台江國家公園等單位互動,例如近年爭取國聖燈塔週邊設施改善,另外台江國家公園也正推動友善棲地計畫,鼓勵漁民願意配合於候鳥季期間,魚塭收成後願意降低水位曬池,提昇生態保育、食魚教育資源,未來也期望透過增進七股觀光旅遊產業,吸引更多青年願意投入地方工作,才能改變目前產業獨尊光電的現象。
文/編輯室
為達能源轉型目標,經濟部大推光電開發,許多案件卻在各地引起侵農毀林爭議,但現行環評法規卻僅要求重要濕地上的案場須環評,因此長期被各界垢病。環境部打算要求一定規模以上、處敏感區位的光電案件進入環評,預計6月底前提出相關草案,年底上路。
從「環社檢核」到「先行區」
2018年,政府試行漁電共生政策,在相關配套尚未完善之前,引發許多質疑、衝突與爭議。面對這些爭議,NGO團體於2019年共同提出「環境與社會檢核」(簡稱環社檢核)機制,係透過環境與社會影響的檢核,篩選出光電施作的適當區位,並納入民眾參與和知情的互動與溝通,以快篩的方式,試圖在光電設置之前,引導廠商選擇環境敏感較低之處設置案場。
2020年7月,太陽光電與農地的爭議讓農委會加強管制,隨後農委會確立優先發展「漁電共生」。並在11月的修法中,首次將環社檢核機制納入法條中。
伴隨環社檢核機制上路,經濟部當月16日率先公告嘉義縣、台南市「漁電共生先行區」範圍及面積,共達2626公頃。其中台南市範圍包括鹽水區、學甲區、下營區、麻豆區、安定區、新市區及安南區部分地區, 面積共1750公頃。
環評擬上路 民間籲「總體政策環評」
去年(2023)時任環評委員朱信等13人聯合提出「光電進環評」呼籲,當時的環保署也啟動研商作業。環境部長薛富盛今年3月21日赴立院進行「加速推動再生能源對國土環境之影響及環境影響評估認定標準修訂進度」專案報告並備質詢,時隔一年,釋出光電進環評的修法消息。
環境保護司長蔡孟裕表示,修法內容包括未來在環境敏感區位設光電、或在山坡地設置太陽光電達2萬瓩以上,或面積15公頃以上的案場必須環評,政府已看到光電開發衍生的問題,預計9月起召開公聽會,希望修正草案在年底前通過。
民間團體地球公民基金會對此呼籲,光電亂象的解方不能單單依賴個案環評,為了避免環評審查成為下一個光電亂象的戰場,基金會認為在光電環評即將上路之際,環境部應先將心力著重評估在光電整體佈設與總量的衝擊影響。建議參照過往風力發電的經驗,由環境部、經濟部兩部會協商,將能源用地白皮書送政策環評,從整體尺度評估選址和各地區環境承載總量等課題。
文/編輯室
台南市政府2023年宣布廢止全國首張漁電共生執照,其中同一業者在七股申請4場及學甲申請5場共9場,申請室內養殖虱目魚等及附設太陽光電設施,但被查出未有實際養殖情形,限期又未改善,決定廢止農業設施容許。
根據市府農業局統計,截至2024年1月底,臺南市漁電共生地面型案件共計12件,設置容量為197.28MW。目前已有數個案場開始營運,例如2023 年金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與億祥能源有限公司合作於南區喜東段案場,預計建置18MW。大亞集團開始規劃位於七股漁電共生案場建置85MW。今 (113) 年雲豹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將在北門區建置128MW,預估首年將帶來至少1.8億度的發電量。
根據臺南市七股區養殖漁業經營結合綠能設施專案計畫,其中關注減緩區 3,302 池 2,042.68 公頃魚塭,現況養殖中共 2,119 池 1,530.11 公頃、休養或廢棄池共 238 池計 98.73 公頃、空池(整池) 共 827 池計 375.90 公頃、其他共 118 池 37.94 公頃。
目前電子報為募款支持者的權益與回饋,讀者可透過募款定期寄送的電子報中獲取本頁連結,並可優先閱覽台南新芽提供的內容,請勿將此頁面內容與連結公開上傳、轉發、改寫。
若您想將本篇分享給其他人一同閱讀,我們歡迎您進行私下的分享。
針對本期電子報內容若有任何疑問及回饋,歡迎聯繫台南新芽與我們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