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者:丁玲琍,臺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專門委員
引言:從大型活動到城市內涵
臺南四百系列活動吸引了數百萬人次的國內外遊客,成為臺南城市行銷的重要手段。然而,面對城市觀光的快速發展,是否兼顧市民的生活品質與文化內涵,是一個亟需深入探討的課題。丁玲琍專門委員以「一萬人來一百次,非一百萬人來一次」為目標,分享了臺南四百的經驗、挑戰與未來願景。
大型活動的成功與挑戰
觀旅局作為臺南四百的主要執行單位之一,籌備了包括台灣燈會在內的多場大型活動。燈會的「安平燈區」與「高鐵燈區」吸引了數十萬遊客,其特色展演如無人機、煙火與聲光三合一的創新形式,展現了臺南在地文化與科技的結合。然而,丁專門委員指出:「活動成功的背後,也需要考慮市民參與度以及活動的長期影響力。」例如,燈會期間的交通疏運與環境無障礙設施雖獲好評,但如何延續這些基礎建設的價值,仍是一大挑戰。
文化觀光的本地連結
丁專門委員進一步分享了文化觀光應如何從「單純的城市行銷」轉向「深度的文化耕耘」。她提到:「臺南的觀光特色在於其多元文化與豐厚的歷史底蘊,未來應更多地將市民納入規劃,形成共同參與的文化建設。」以燈會的原住民、客家、漢族藝術作品展區為例,展示了多元文化融合的可能性,但如何加強本地居民的認同感,仍需更多努力。
具體建議與未來計畫
- 打造永續觀光環境:結合「水映南瀛計畫」,將埤塘遊憩與綠能技術融合,預計2027年完成,提升區域生態與旅遊價值。
- 深化國際旅遊市場:推動與越南胡志明市、泰國等國際航線的合作,增加臺南的國際能見度。
- 智慧觀光與數據應用:導入AI、影像辨識等技術,提升海洋與水域遊憩的安全性,並以大數據分析作為未來政策調整的依據。
- 市民參與與文化創生:透過活動與政策規劃的透明化,邀請市民共同參與,讓文化觀光不僅是消費活動,更成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從觀光效益到文化內涵的轉型
丁專門委員總結道:「城市觀光的成功,不僅在於吸引遊客,更在於能否同時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質與文化自信。」透過臺南四百的經驗,臺南正在探索如何在觀光與文化之間找到平衡,為未來的城市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