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時間/2021年11月20日(六)16:00~18:00
活動地點/台南政大書城(台南市中西區西門路二段120號)
與談人/Ddio(開放台灣租屋資料、Rentea 社群參與者)、洪敬舒(台灣勞工陣線研究部主任)、OURs都市改革組織 林倩如
紀錄/宋小海
文字紀錄發布日期/ 2021.11.29
OURs 都市改革組織與台南新芽於11/20台南政大書城舉行《互住時代》新書發表會。台南新芽理事長嚴婉玲表示,明年5月台南新芽將於成功大學合作舉行2022亞太社創高峰會 ,其中一條主軸為「以社區為創新中心」,而這場關於合作住宅的新書發表會所倡議的內容與精神也與之相符;近來台南高房價問題可能無法在短時間內解決,但「合作住宅」的概念可能給予我們面對現況的解答或靈感。
OURs都市改革組織成員林倩如介紹,「 合作住宅 」泛指由一群志同道合者組成意向型社群 ( intentional community ),透過共同合作,直接參與住宅生產模式,如集資、找地、規劃設計、興建、自我營運等,打造符合其需求的居住社區。該理念於70年代緣起於丹麥並逐步在歐陸發展,80、90年代擴展至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等國家。亞洲國家如日本70年代後也有一波合作住宅運動,南韓則於近年興起此潮流 。
林倩如表示,合作住宅的產權模式可以是私有、共有、或是租賃。在國外常見形式為「共有」,其優勢在於產權共有,無法輕易流入市場被炒作,成員的參與度也較高。而為何台灣應發展合作住宅?林倩如指出,面對房價合理化遙遙無期,租屋市場健全難以期待,透過合作住宅可自我組織合作,尋求一種市場與國家之外,價格可負擔、穩定有品質的居住選擇,鼓勵群體「自助」住宅供給,以舒緩民間對市場改革有限與國家供給不足之壓力。去年OURs和潛在團體組成「 #合作住宅推動聯盟 」並開展倡議,面對民間(置產掛帥)及政府(缺乏體系支持)兩道關卡,今再推出第二本專書《互住時代》,跟上一本《合作住宅指南》的差異最主要在共融(inclusive)意涵的切入。
身為開放台灣租屋資料、Rentea 社群參與者的Ddio表示,過去「開放台灣租屋資料」透過備份591租屋網等資料,長期紀錄租屋相關費用資訊,進而觀察租屋市場中誰租得起房子、青年貧窮者如何應對。Ddio並提及,如果每個月房租的2成,可以由自己決定使用方式,例如購置冰箱、改善廚房,可進一步形成為房客打造的租屋服務。
Ddio進一步分享他在台北經營Rentea Tuesday的經驗,這個源自 g0v 社群的城市居住議題聚會,目前主要以發展合作型的租屋組織為主軸。目前Ddio與其他Rentea成員在台北永和租下老屋,以預算30萬元整修室內20坪、3房2廳的房子,做為安全居家辦公空間;而整修費攤提到5年租期,實際每月租金每1萬8千元,在大台北有新裝修的房子,費用仍在合理範圍。
Ddio表示,台灣的房子常常缺乏定期維護的觀念,但水泥、水電管路都會老,勢必要定期檢修,而上述這樣的租屋契約是完全客製化的,房東提早解約還須付裝修違約金。但能談成這樣的條件,是因為事前已經有過兩輪的書面討論,建立基本信任,就能較容易找到彼此需求。
台灣勞工陣線 研究部主任洪敬舒說,台灣經常談高房價問題,但面對租金問題比較少談;在2018年基本工資還是22K的時候,合理房租約6600元,而符合這樣租金的租房數,當時台南是六都之中最多「宜居」,但就業機會也相對最少,形成資源的錯配。然而,時至今日隨著全台房價飆漲,很可能已不是當時情況。
洪敬舒說明,房東經常以年齡、身份等各種條件排除租屋對象,因此也讓人思考其他可能性,其中即包括「住宅合作社」等概念。他解釋,「住宅合作社」與「合作住宅」、「社會住宅」仍有差異,例如「合作住宅」也有可能以公司、協會等形式組織,「社會住宅」主要以低廉價格為導向,而較少談到自主營造空間,而「住宅合作社」即以「合作社」為主體,並為社員提供持續住房的法人組織,透過集體所有權與合作原則,以穩定使用居住為目的的非營利邏輯,對不同身份的人也較有包容性,無論高、低收入者也都可以使用合作社形式。
「住宅合作社」類型包括「自地自建的自有住宅」、「公地自建的公有住宅」、「承租服務的福利服務」。洪敬舒進一步指出,從瑞士蘇黎世的經驗來看,其中住宅合作社市場價格平均低22%至30%(最便宜甚至僅及45%) ;美國的Berkeley Student Co-operative成立於1933年,擁有17處提供食宿及3棟公寓大樓,容納1260名學生,年預算1120萬美元、有25名專職人員,而背後運作都由學生自主管理,而這些案例對於台灣而言,都可做為合作方案的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