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者:李思慧,臺南市人本交通促進協會常務理事
引言:臺南四百與交通挑戰
臺南四百系列活動吸引了大量旅客湧入,成為城市觀光的盛會。然而,龐大的遊客流量也凸顯了臺南在人本交通規劃中的不足。李思慧常務理事指出:「在這樣的背景下,交通規劃應以市民和遊客的安全與便利為核心,同時兼顧城市文化的深度體驗。」她的發言聚焦於如何以人本交通的角度,優化城市的觀光體驗與居民生活。
問題一:停等設施與乘車安全
李思慧指出,公車停靠位置的不友善設計是一個重大問題。「目前的公車接駁設施多位於路中央,導致乘客上下車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她建議市府應加快避車彎的建設,讓公車可以安全停靠,並減少行人與機車之間的潛在危險。
問題二:人行道與旅遊體驗
人行道的匱乏與違停問題壓縮了旅遊者的行走空間,也削弱了城市的旅遊質感。「例如,赤崁萬神節在忠義路實施封街停車的做法值得參考,這不僅提升了行人空間,也讓活動現場更具吸引力。」李思慧建議,未來的大型活動可考慮在西門路、健康路等主要幹道規劃臨時的公車專用道,以保障行人與乘車者的體驗。
問題三:停車轉乘與大眾運輸的整合
臺南市近年來新增了多處停車場,但轉乘設施與規劃仍有不足。李思慧建議:「可以推廣P+R(停車轉乘)模式,並整合YouBike與共享機車服務,鼓勵遊客將私家車停在外圍,再以綠色交通進入市區。」這樣的做法不僅可以紓解交通壓力,也能提升遊客對城市的觀光印象。
問題四:弱勢交通族群的需求
李思慧特別關注輪椅族、行李族與身心障礙者的交通困難。「臺南的騎樓與人行道多存在高低差,這對於需要推輪椅或拖行李的使用者來說是極大的挑戰。」她建議,市府應進一步平整人行道,並確保騎樓的連續性,以提供更安全與舒適的行走環境。
具體建議與展望
- 提高公車與公共交通的使用率:重新設計Tainan Pass的價格與內容,結合共享機車與多模式交通工具,以提升遊客使用意願。
- 開闢專用交通路線:針對安平、國華等熱門景點,設置高密度的觀光專用公車,滿足快速踩點的需求。
- 交通與文化結合:將交通設施與文化觀光景點整合,例如提供帶導覽功能的交通工具,讓遊客在移動中了解城市歷史。
結語:人本交通的未來願景
「交通規劃的核心應回歸人本,不僅是為了活動期間的遊客,更是為了居民日常生活的便利與安全。」李思慧以此作結,呼籲市府將臺南四百的經驗轉化為政策行動,讓臺南成為一座真正適合行走、欣賞的文化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