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資訊】
2021台南新芽年度論壇「城鄉×相乘─國土計畫在台南」
主題一:城鄉關係與台南空間發展
日期/2021年12月12日 10:00 – 12:00
地點/台南文創園區 3C 雙喜廳(同步線上直播)
講者/黃偉茹(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系副教授)、顏永坤(臺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副局長)、張文彬(新營社區大學主任)紀錄/蘇淋齊
文字紀錄發布日期/ 2021.12.28
本次台南新芽2021年度論壇「城鄉 x 相乘-國土計畫在台南」,邀請在地民間組織、政府機關、學界代表與民眾一起思索國土計畫在台南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第一場次邀請到成大都市計劃學系副教授黃偉茹、臺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區域計畫科科長蔡宜哲、新營社區大學主任張文彬,針對「城鄉關係與空間發展」來講演與對話。
黃偉茹教授自承在去荷蘭留學前都不認識何謂鄉村,是個徹頭徹尾的都市人,但在歐洲的經驗讓他開始思考鄉村與城市該是怎樣的關係。而在某些案例中,也確實看到鄉村與都市能夠良性互利,像是芬蘭與義大利等國,即肯定鄉村的內生經濟,發展出城鄉協力的可能。
城鄉究竟是二分法或連續體?黃教授舉出各國對鄉村不同的定義做說明,丹麥要兩百人以下才視為鄉村,英格蘭則是少於一萬人即稱作鄉村,這代表鄉村與城市並非有普世的二分標準,而是在連續體上劃上一刀,這一刀則顯現了各國對於鄉村的定位、賦予的意義有著不同的想像。
而回到臺灣,黃教授認為國土計畫目前是以都市為本位來思考,但鄉村不應該是都市的附屬品,甚至鄉村的多元樣貌也應該在國土計畫中被考量進去。以同樣是養殖漁業發達的台南七股與屏東枋寮為例,七股單一農戶的養殖面積往往以甲計算,而枋寮因為主要飼養高經濟水產,單一農戶多半僅需數分地即夠過生活。最後,黃教授則以台南虱目魚產業為例,從生產、運輸、加工、銷售、甚至研發、加值一一介紹;同時他也提問:在虱目魚產業視角下,台南的國土計畫是否又能有不同想像呢?
接著蔡宜哲科長說明台南市政府如何擬定台南市國土計畫,並強調過程中有到台南各地巡迴諮詢市民意見。台南全市橫跨山、平原與海,在各地區會面臨不同的問題,舉凡土石流警戒區、易淹地區、國家重要濕地保育、農村老化等,如何能讓都市發展區避開地質敏感區與優良農地、兼顧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平衡、提升災防能力、考量長照系統配置等便成為台南市國土計畫中的發展目標。
蔡科長亦提到,雖然台南有八成人口住在都市計畫區,但9.2萬公頃的耕地面積與極高的農業產值,亦是台南市的珍貴資產;另外,台南市目前仍有至少3155間未登記工廠待輔導、解決。因此,未來幾年在劃設國土功能分區圖時,勢必會將農業生產專區、未登工廠等議題納入考量。
而張文彬主任則以自身生活經驗出發,對政府是否能落實國土計畫中的規劃提出質疑,並提醒政府部門不該落入「有計畫沒開發、有開發沒計畫」的沉痾。又指出在過往與區、里長的拜會過程中,似乎未見到以國土計畫作為區內發展的依歸,民政局主導的區政會議可能無法有效納入都市計畫的概念。
張主任強調,各局處在施政時,都應該回顧國土計畫。但在此之前,更要先回應的問題或許是:國土計畫看似美好願景,但是以空間發展為導向能否符合民眾生活所需?
最後的綜合討論對談中,蔡科長針對張主任的提問做回應,表示國土計畫位階與尺度都大,僅做原則指導而不做細部規劃,能否符合民眾所需多半不是國土計畫能夠處理的事情。黃教授則認為國土計畫是由上而下,另有鄉村地區整體規劃是由下而上,兩者相輔相成,並期許各局處於此之中還能有效橫向溝通,才能達到好的空間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