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文史檔案」到「記憶與創作」:我們如何面對社會?
從「文史檔案」到「記憶與創作」:我們如何面對社會?
白色恐怖受難者,從當事人、家屬、到更外圍的人,是如何面對過去?我們可能都只知道一部分的真實,只能透過閱讀史料、口述歷史、影像紀錄等等來拼湊圖像。我們不只對於自己和父祖輩的過去不清楚,加害者的面貌更是模糊;當時代離得越來越遠,記憶還能如何傳承?
白色恐怖受難者,從當事人、家屬、到更外圍的人,是如何面對過去?我們可能都只知道一部分的真實,只能透過閱讀史料、口述歷史、影像紀錄等等來拼湊圖像。我們不只對於自己和父祖輩的過去不清楚,加害者的面貌更是模糊;當時代離得越來越遠,記憶還能如何傳承?
或許社會對於白恐受難者的想像過於單薄,抗爭者與冤屈者時常並非二元對立的角色。許多台灣人在威權體制下的行動與思想,受到許多更幽微、細膩、複雜的影響。我們對台灣的過去該如何面對、記憶、與之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