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kah台語詩
台南新芽 中西區成功路29號4樓, 台南市, 台灣「台語詩」在台灣文學裡一個特殊而重要的「文類」,有悠長的歷史、有深情的美感、有獨特的文字發長;有歌聲、有血淚,可歡可泣。而台南,更是現代台語詩的重要發祥地,台灣的第一份報紙是台語寫的,就在台南創刊。史上第一個台語現代詩社、第一份官方台語文學雜誌也在台南誕生。台南出身的台語詩人和他們的詩作,讓台南的文化更加深刻、獨特、有價值。台南人,歡迎一起來讀「台語詩」!從「台南」開始!
「台語詩」在台灣文學裡一個特殊而重要的「文類」,有悠長的歷史、有深情的美感、有獨特的文字發長;有歌聲、有血淚,可歡可泣。而台南,更是現代台語詩的重要發祥地,台灣的第一份報紙是台語寫的,就在台南創刊。史上第一個台語現代詩社、第一份官方台語文學雜誌也在台南誕生。台南出身的台語詩人和他們的詩作,讓台南的文化更加深刻、獨特、有價值。台南人,歡迎一起來讀「台語詩」!從「台南」開始!
電影《少年》以真人故事改編,主旨講述一群參與反送中運動的青、少年及社工,為了挽救一名同樣參與抗爭、意圖輕生的少女的故事。《少年》的情節看似虛構,但其中對話及場景事件的內在核心,也確實發生在香港社會之中,也促使我們記起追求民主運動的過程,社會成員之間多元的內在需求,面對衝突及撫平傷痕都是極其重要的工作,推動社會變革並不是一蹴可及,而電影《少年》拋出了這個重要的命題,這也是台南新芽、成大零貮社及台南香港關注組希望共辦這場線上講座的目的。
今年五一勞動影展精選了多部相關影片,在台南新芽場,即將帶領大家從疫情最嚴峻期間的紐約皇后區(《酒吧關門,紐約封城》),以及一個個有人需要照顧卻遭遇無薪假的美國家庭(《無薪、照顧、玩抖音》)來認識疫情下的的勞動者處境。
第五屆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主題定調為「重健亞洲」,意圖探討後疫情時代,人們如何重新理解眾人作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必然互相影響,期許以健全的身、心與環境為主軸,重新思索人與人、人與環境、人與社區之間的關係。
▎《5月35日》舞 […]
這個世紀的20年代充滿末世感,但各國的公民運動也在科技的助陣下有各種不同的新發展,2019年召開的長達8個月的法國氣候公民大會就是為了回應嚴峻的氣候變遷挑戰而出現的公私協力行動,本講座由工研院綠能所林綉娟經理介紹法國氣候公民大會,台南新芽協會理事長嚴婉玲以台灣公民行動的經驗來回應。
在地公民實踐如何可能?從關注到投入政策研究,台南新芽試圖以公民團體的角色對台南市政開始理解、思考並介入、參與,進而達到實質監督的目的。透過各種網路時代開放政府的思維,期許能降低公民關心政治的門檻,從人人都可以的公共參與開始,讓每個人都能快速理解施政實況,並且在資訊盡可能對等的情況下討論政策。
本次活動選用曾為不當黨產的中影公司電影來放映,藉由電影文本對於黨國體制時期臺灣社會多元面向的刻畫,讓觀影者重溫或體驗那段離當代似近似遠的戒嚴時光,也期望藉由映後座談,在與談人的引領下,發現電影中說與不說的威權氛圍,反思白色恐怖對於現今臺灣社會遺留的影響。
本次活動選用曾為不當黨產的中影公司電影來放映,藉由電影文本對於黨國體制時期臺灣社會多元面向的刻畫,讓觀影者重溫或體驗那段離當代似近似遠的戒嚴時光,也期望藉由映後座談,在與談人的引領下,發現電影中說與不說的威權氛圍,反思白色恐怖對於現今臺灣社會遺留的影響。
本次活動選用曾為不當黨產的中影公司電影來放映,藉由電影文本對於黨國體制時期臺灣社會多元面向的刻畫,讓觀影者重溫或體驗那段離當代似近似遠的戒嚴時光,也期望藉由映後座談,在與談人的引領下,發現電影中說與不說的威權氛圍,反思白色恐怖對於現今臺灣社會遺留的影響。
本場活動邀請到紀錄片《醉甜》導演及片中主角醉仙閣 pâtisserie 店主吳坤霖共同與談,並歡迎活動現場的大家一同觀影,透過影像紀錄過程及歷史調查,認識家族史中失落的空間記憶,如何連結台南城市風華及近代史。
流亡海外的張崑陽(香港民主委員會(HKDC)顧問),以及深度關注香港的吳叡人(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將於本講座中分析港版國安法實施將近兩年來,香港局勢轉變,以及海外港人行動。